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丨法院+融媒体栏目 长春中院打造百姓学法的大讲堂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9-09 08:54:18 打印 字号: | |

“失联父亲突然现身,为了50元赡养费,状告亲生儿子。接连三次起诉、撤诉,父亲此番操作究竟意欲何为?二十余载的父子积怨又能否得以化解?欲知详情,敬请收看本期的百姓与法——《50元赡养费背后的心酸》。”每周日晚20:35,《百姓与法》栏目准时在长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与观众见面。每期一个百姓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例,用公正的司法裁判和生动的法治宣传,向公众弘扬诚信相待、友善共处、守望相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文化建设及法治宣传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索以法治文化凸显法治理念,打造特色普法品牌栏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家新到长春中院视察时,对《百姓与法》栏目予以高度评价。‍


把好“选材关”

案例演绎中传递法治精神‍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群众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众多矛盾纠纷诉诸法律解决。为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长春中院创办全国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档法制节目和吉林省内唯一一档大型普法栏目——《百姓与法》。2015年,长春中院与长春广播电视台携手联合,对原有《百姓与法》栏目进行全面改版,创新开展电视节目普法工作。

为更好地在司法审判中体现情理法的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长春中院党组高度重视栏目的前期选材,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讨,两级法院坚持树立“一盘棋”意识,从广泛征集到法官推荐,再到反复筛选,最后经过庭审真实再现、案例抽丝剥茧和法官释法明理,实现“播出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和遵循。


把好“解读关”

释法明理中彰显法治理念


普通民众对于法律的认识更多是文化意义上的,往往是凭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做出社会行为。为促进群众在法治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百姓与法》栏目立足突出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拍摄制作以及流程设置上下足功夫。庭审中,节目编导和摄像全程参与,多角度拍摄,选取精彩片段展现案件审判过程,促进司法公开。顺应案情发展,模拟拍摄制作短剧真实还原案件情况。每期节目至少选取一个法律知识热点,结合案情设置问题和悬念,邀请法律界、学术界知名人士进行现场点评。通过专家的分析和解读,引导观众从案件中学习法律知识,将案件的生动性、审判的公正性、普法的针对性和文化的渗透性紧密结合,使法治精神和道德敬畏成为社会公众的价值共识。

截至目前,《百姓与法》栏目已播出428期,收视率始终位居长春广播电视台非新闻类节目前列。《假支付真诈骗迷局》《50元赡养费背后的辛酸》《头顶上的安全》等多期节目,受到广泛关注,既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又通过公正司法彰显核心价值观,弘扬了诚信、友善、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把好“受众关”

创新发展中弘扬法治文化


“十几二十几万块钱,零零碎碎送袜子,不得送两车!”“二三月份建立恋爱关系就开始同居,你父母不管你啊?”2021年,一期被网友称作“妈妈式审问”的抖音视频爆火“出圈”,新浪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达到1.8亿,1.2万人参与讨论。中政委“长安剑”、最高院微信公众号采用的相关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东北式”的幽默语言,“妈妈般”的引导关怀,让众多网友看到了宽城法院王玥法官的“接地气审判”。

为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播出更多贴近民生、回应诉求的节目,自2020年8月起,长春中院创新发展《百姓与法》栏目,拓展新媒体领域,推出融媒体普法短视频栏目《长法微视》。每期短视频取材真实案件庭审,在借助官方抖音账号推广的同时,在长春广播电视台品牌栏目《城市速递》中开办6分钟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拓展法治文化传播新领域。目前,抖音视频播放量已达三千多万,多期视频成为热门爆款。


在长春中院的倾力打造下,《百姓与法》栏目已成为展示法院形象,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继2019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法制节目”后,2022年获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未来,长春中院将进一步汇聚《百姓与法》融媒体栏目品牌效应,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成为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朝阳法院